會看譜、 有老師教你初步在古箏曲譜中的音高&節奏&指法、 有古箏這個樂器可練習&複習彈奏 、參加表演&發表
學古箏的前提,要能看懂譜。
這邊提到的譜,是簡譜。所以學古箏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或豆芽菜。
學古箏是使用簡譜。
1.什麼是古箏簡譜呢?
據法國思想家 盧梭提出用數字來記譜的概念
之後陸續有法國的佳琳、帕里斯、謝維三等人,對數字簡譜進行研究
後來又有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改進,才慢慢形成現今大家所熟悉的簡譜記譜法。
19世紀尾聲,簡譜記譜法經日本人傳入中國
1904年,簡譜通過阿拉伯數字將音樂以書面記錄下來
1、2、3、4、5、6、7分別代表do、re、mi、fa、sol、la、si七個音
簡譜記譜法是古箏音樂最常用的記譜方式。其他還有工尺譜、五線譜。
簡譜的優點是讀譜容易、直接。如果需要把彈古箏曲子的調子改變,也比較方便,只需要改首音,首音就是該首古箏曲的調子中之第一音。
學古箏還有一個要素—旋律。
大家都知道任何音樂一定需要具備旋律這個要素。
台北學古箏/古箏教學/古箏老師推薦
2.什麼是古箏旋律呢?
把很多音,有條理&有組織的拼接在一塊兒,就可以形成旋律,一段又一段的旋律,就可成為一首曲調。
舉凡大家唱歌、聽街頭藝人吹奏口琴都可以形成旋律,歌聲算是聲樂旋律,樂器吹奏&彈奏算是器樂的旋律。
音樂的精髓就在於旋律。
古箏音樂中,有各式各樣的旋律,通常是以曲調產生的時代&在什麼地方&為了伴奏配樂,而有各自的特色。古箏的音高&廣度算是很廣的,很能展現各個旋律中的速度、力度等等的表現。
說到古箏所用的調子,一定會牽涉到大家曾經有聽聞過的「五聲調式」。
「五聲調式」就是「五聲音階」,簡稱「五音」。
3.什麼是古箏所使用的「五音」調子呢?
五音在以前古時候,是稱呼五個各自不同音高的中文名字。分別稱呼為~宮、商、角(唸作ㄐㄩㄝˊ)、徵(唸作ㄓˇ)、羽。
五聲調式把這五個有中文名字的音,所構成的調式,以一定的模式組合,成為各自調式的排列。這也成為辯識何以曲調聽起來有「東方中華風格音樂」的原因了。
古箏的固定音高,又稱作「音位」,音的位子。古箏的音位就建立在五聲音階上排列的。
這五音過去稱為「宮、商、角、徵、羽」,現今稱呼為「1、2、3、5、6」。
現今古箏定的調,多半為D調,方法即把D音,定為五音之中的1。
1=D,常註記在古箏譜上,就是D調。
假如不是彈D調的古箏曲子,要換為其他調子,這個過程,稱作「轉調」。
古箏是如何「轉調」呢?
古箏要進行轉調,通常是以移動琴碼(又稱作「雁柱」),移向右邊或左邊,使音升高或降低半音,來作為轉調的。
假設古箏在還未轉調時,定為D調,要轉至G調,必需移動第四、第九、第十三、第十八等四個琴碼,這幾個琴碼原本在D調時,都是#F音。要移高半音至G,才能轉調至G調。
另一個在學習古箏時,一定要掌握的,就是「節奏」。
「節奏」也可稱為「節拍」、「拍子」。
在音樂世界裏,節奏把音與音之間的長、短以及強、弱有順序的組成,所以節奏還包含了音的長短、強弱、小節。
若是在古箏簡譜上,標示了2/4,這代表以四分音符(“4”來表示)當作一拍的概念,每個小節,有兩拍(以”2”表示)。通常前面第一拍是強的,較大聲的,顯得第二拍較小聲。
有的人天生節奏感就好,那麼節奏感不佳的人也別氣餒,可藉由後天訓練,將有顯著改善。
另外一項出現在古箏簡譜上,學習古箏時,一定要分辯的很清楚的,也是古箏特有的彈奏方法,稱作「指法」。延伸閱讀: 台北買古箏,優惠古箏價格-推薦桐順古箏
4.什麼是古箏指法呢?
通常以符號來標示哪個音,用哪一根手指彈古箏絃,向外彈或是向裏彈。
還有各本古箏簡譜出版的作者,習慣不同,會有不同的符號標示古箏指法,但不同的作者標示同一個指法,儘管符號不同,指法敘述內容是一樣的。至少在台灣出版的古箏簡譜,就有兩個系統古箏指法符號。
只要詳加核對,便能發現其中常用指法的名稱,是幾乎一樣,就只是符號不一樣而已,學古箏時候可詢問老師,或多加留意不同版本間的指法名字與內容,便能清楚知道差異與同質性。
在熟悉並保持固定時段學古箏,及練習學習進度內的古箏曲子後,通常會導向演出或表演的可能。
延伸閱讀: 古箏怎麼選?推薦你新手買古箏-簡單5重點
5.參加古箏演出能有幫助嗎?
通常坊間的音樂學習機構,在一年或定期時間會有成果發表會,發表會不為別的,就只是在這個場合藉以連繫大家的感情以及音樂交流而已。另外要看舉辦的場地有多大。
有可能會需要參加演出的學生分攤表演場地的場租及相關衍生的雜費,例如要事先彩排就需要跨餐的伙食費及茶水費。
演出當下的榮譽感,邀請親友當觀眾,分享學古箏學習上的成就,更是支持繼續深耕、繼續保持學古箏下去的動力。
另外,也能在同一場演出中,同時觀摩學習一樣樂器古箏的同好,形成良性競爭。所以常參加古箏演出這類型活動,是必要的。
可以點擊下方加入line 古箏課程諮詢
延伸閱讀: 台北學古箏/流行古箏/傳統古箏/古箏教學推薦